4月8日和9日,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频道播出了照亮新闻深处节目主持人张艳女士对TRIZ五级大师、DFSS黑带大师孙永伟博士的创新人物专访。
以下是本次的节目录音及文字,您还可以到官方提供的链接收听:
https://mobile.tingtingfm.com/v3/vod/2/0dGMsEbvka
【以下为访谈文字实录,阅读约需18分钟】
Z:听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您准时收听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正在为您播出的照亮新闻深处,创新人物事迹访谈节目,我是主持人张艳。本节目是由北京广播电视台与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制作推出,本节目也在北京广播电视台官方音频客户端听听 FM 和新媒体客户端北京时间同步播出。大家可以在各大应用商店下载听听 FM 和北京时间,来回听我们的节目内容。今天做客我们创新人物事迹特别节目的访谈嘉宾来自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研发方法论部,是高级工程师,孙永伟老师。首先欢迎孙老师,您好。
孙永伟:您好,大家好!
Z:给我们讲一讲这些年您在自己工作岗位上所做的这些创新事迹,包括个人的一些感悟。我们说到增强创新能力,其实现在成为了社会各界的一个共识,而且一直在寻求开启创新的钥匙。我说的这个主题可能很多朋友是第一次听到,叫做TRIZ,一种非常有效的创新方法,而且我们看到资料,在 2015 年和 2020 年,您是分别出版了两本这个著作,一个是《 TRIZ打开创新之门的金钥匙I》以及 《TRIZ 打开创新之门的金钥匙II》。当然这也是全球第一部介绍、系统阐述现代TRIZ理论一级和二级内容的一个专著,而且据说在相关图书领域这销售还非常好。先请教一下孙老师,到底什么是 TRIZ?这样的一个英(俄)文字母,它背后代表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在当下环境当中要特别重视它?您帮我们做做科普好吗?
孙永伟:好的,非常感谢主持人。首先就是一个俄文的缩写,它是俄文转化成为拉丁文注音之后的这么一个缩写。TRIZ,它的意思就是翻译过来,意思是发明问题解决理论,这个即使让我们现在理解这 8 个字,不是特别容易理解。
Z:这8 个字就不够形象。
孙永伟:对,那它的意思是什么呢?它是叫解决发明问题的理论,因为我们跟技术相关,很多人可能是理解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那我就分开跟大家解释。首先我们说是一个发明问题。什么叫发明问题?就是像我们在做研发,在解决很多难的问题的时候,会遇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比较简单的,就靠我们的经验,靠我们的常识,靠我们的专业就可以把它搞定的,这种问题叫一般的工程问题。那工程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就能把这问题搞定了。但是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这个问题的话还不是那么简单,他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又会带来其他问题,这个时候,我们用常规的方法就不再奏效了。那这个需要怎么样?就需要进行发明,就是需要突破这个思维的惯性,打破固有的思维局限。那就是说我们要创新性的解决问题,这个时候就要用到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个TRIZ。
Z:就是发明问题解决理论。
孙永伟:对,它是解决发明问题的这个理论,就是说如果是你遇到问题是一个常规的问题,那就是我们用常规的方法解决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我们遇到问题比较困难,然后用常规的方法解决的时候,难度很大,或者就是根本就没有思路。那需要我要开脑洞,这个时候就要用到这个TRIZ。
Z:您看这么解释的话,我们会有一个概念,就是咱们在解决一些相对复杂的问题,非常规的一些问题的时候,需要突破我们的想象力,突破我们的能力,然后去想一些新的解决办法。那这么讲的话能不能举例帮我们再形象化一点?比如说TRIZ到底用于哪些领域?什么样的复杂问题就需要它能够帮助去解决?这个理论的好用点在哪?有没有例子可以说明?
孙永伟:有。我先说一下像这个TRIZ,它是怎么来的?TRIZ它应该是一九五几年的时候一位发明家叫根里奇.阿奇舒勒,他是自己有这个专利,他自己也是做过专利审查,他跟专利打交道很多。那他就感觉到,因为每一个专利都是一个发明,所以说这个发明里面有没有什么规律,有共性的东西。那就是如果说我们能把发明里面的共性的东西把提取出来的话,我们也可以用到这些规律来解决我们自己遇到的问题。
Z:就是看似一个好像不太相关的发明,其实背后是有共性、有规律的。
孙永伟:对,是有共性、有规律的,其实很多领域里面解决的问题是不一样的,但是它所使用的解决方案是类似的。关于这个例子,我是从 2005 年博士毕业的时候就加入到了通用电气,加入通用电气之后我们就要学习一些方法。这是我即使在博士期间的话,其实也没有人告诉我世界上还有一些这么好的理论能够指导我们研发。但是到人家国际化跨国的大企业,人家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有这个专业,而且你还要用更加先进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就是做事的话要有好的方法。
Z:就是不光是理论学习,我们拿到了博士的这个学历,但是真正实际应用当中还是得有好用的方法。这个是在通用期间,当时给您感触最深的。
孙永伟:对,那个时候就开始学习,然后后面就接触了TRIZ,因为TRIZ也是其中的一种。从那个时候一直到现在快 20 年了,我自己亲身经历的、带的项目大概得有几百个了。但是这些例子都是技术性很强的例子,可能大家没有技术背景,理解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我就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大家比较容易理解,就是每个人可能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你比如说像我就是出差比较多,经常在外面吃饭,所以说我特别珍惜在家里自己做饭的这个机会。
Z:自己动手,家里味道。
孙永伟:对,但凡是不出差,一般都是自己在家里做饭。在做饭时其实就会遇到很多问题,可以说生活中的问题,但是也是一个技术问题。比如说像我就是在家里做饭的时候有好几步,我们把它细分开,有好几步。那我到家里的时候第一步是什么呢?第一步就是把那个冻肉拿出来解冻,因为它花时间比较长。第二步的话就要淘米饭,然后蒸米饭。第三步就要洗菜、切菜等。
Z:弄菜码。
孙永伟:对,然后再下一步的话那就开始要切这个冻肉了。这个时候就发现问题了,这个肉解冻时间比较短,那个肉还是硬的。再往后的话就是我勉勉强强的把那个肉给切下来了,切成一片一片的,然后开始炒菜,炒菜完了之后就要出锅吃饭,吃完饭之后就要刷锅、洗碗,这里面就会遇到很多问题。刚才我说了,解冻肉这个问题我花时间特别长,那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就比如说像我就是把这个冻肉放在水里面泡一泡,可以说是一个常规的方法,很多人都会用这个方法。有没有效?有效,但效果不大。
Z:尤其是您今天刚下班,然后刚拿出来的肉,您想短时间内用这个方法速化还不太容易。
孙永伟:对,那我们在想哪个领域也会有类似的问题?解冻这个问题哪个领域会碰到?我们刚才说了,发明是有规律的,那就说我们知道其他领域里面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那相同的规律也可以移植到我们这领域里面来。这个南方的同胞们有可能没有这个体会,但是我们这些人是在北京,有些人是在东北,那更冷了,经常会下雪,一下雪的话,路上的冰很多。那你想想他们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他们也需要把这个冰给解冻了,那有什么办法?其实现在的话我们都知道,一个非常实用的方法,就是在路面上要撒一些盐,现在是撒一些融雪剂。温度虽然很低,但是照样能把它化成液态的,变成水。那我们是可以把这个方案移植过来的,我们可以把那个肉放在冰(盐)水里面,虽然那个肉的温度还是很低。你比如说到了零下 10 度,应按理说的话应该是很硬的这个冰块,但是它很快就能解冻了,就可以软化了。那我们再切的话,就很容易了。所以说你看这一个交通,一个食品,这毫不相干。
Z:您试过是吧?这方法体验过,好用。
孙永伟:对,体验过好用。但是要注意的是,我们在后面要把那个肉洗一下,里面的盐分太多的话比较咸。
Z:对,你看孙老师用一个更常见生活化的场景给我们非常形象的介绍了这个TRIZ 究竟是什么?如果说太专业的技术领域大家听不懂,那这样的一个生活化场景我相信大家都能够明白。而且很多人会本能的认为说我这个肉要想化,我应该搁热水里,对吧?觉得温度高反而化的快。但其实你看,如果从别的行业相类似的这些经验和方法,我们不管是交通领域还是给它回归到这个生活当中,它是有共性的这样的一种迁移。
孙永伟:我们在做创新的时候,可以说创新的想法是很多的,绝对不是一个。你比如说像我们解冻这个问题,那你说我们这个肉的话解冻时间不长,或者是干脆我就不解冻了。
Z:嗯,直接切。
孙永伟:直接切是吧?那会遇到什么问题?
Z:切不动。
孙永伟:切不动是吧?那切不动的话,那你就想想,难道世界上只有我们在切很硬的东西切不动,这个问题只有我们存在吗?世界上其他领域里面是不是也存在?我可以告诉大家,比冻肉还要结实的、还硬的东西多的是。你比如说石头、钢材,还有很多其他的这个硬质的东西,甚至是金刚石,那他们是怎么切割的?
Z:他们有专业工具。
孙永伟:对呀,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这些专业的工具把它移植过来?别的不说,我们想个很简单的,你比如说像冻的羊肉片,它怎么切的?它是用一种非常锋利的刀,那你看到这个解决方法之后,那怎么样?我自然而然就想到了,我能不能也用这个锋利的刀?那我们要到网上去淘一下看看,有没有这种锋利的刀。你会发现什么呢?就说从这个地方出发,我们就发现解决方案的话真的是太多了。其中一个方案就是用一个铡刀,我在家里配的就是铡刀,也不贵,几十块钱。因为它用了杠杆原理,可以让我们用很少的力气就可以把冻肉很容易的切成片,再切成丝的话,就很简单。
Z:真是办法总比困难多。
孙永伟:对,我还有其他方案,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再展开了。我们搞创新的人不会只盯着一个解决方案,你只要是掌握了一些好的方法,有一些创新的方法,你会不停的从脑袋里蹦出来。
Z:你看光针对怎么解决冻肉这件事,孙老师就因为时间关系只给我们举了两个例子。您说了其实这样的一种方法其实还有很多个思路,那我也特别好奇,就是您的这种思考方式是一直都存在吗?就是生活当中、工作当中会就像您说的一直冒出,遇到问题的时候就会冒出各种各样的这种迁移性的,想到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些办法。
孙永伟:必须承认,就是比如刚才解决冻肉的问题,也不是说最开始我一下子就能拍脑袋就能想得到的。也是因为我在这个领域里面已经快 20 年了,所以说大量的项目,历练,反复的练习,让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的能力,得到了提升。那就说是最开始的时候是没有这个本事的。说句实话,像以前武侠小说里面说拿一本武林秘籍之后,马上就能成为武林高手,我觉得那就是小说或者是神话,那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Z:或者说是一个高武力、高深的师傅给你运功,然后把一身的功力直接传给你,这种在生活是不存在的。
孙永伟:我们说创新方法很好,但是要我们成为高手的话,还是要在不停的练习。所以说刚才在谈这个方法论有什么作用的时候,我必须在前面跟大家先交代一下。别让大家认为这东西看两本书,然后你就觉得我这个牛的不得了了,那不现实的。但是这个东西(方法)掌握了之后是真好。
Z:这是一宝贝。
孙永伟:对,真好。而且在社会的各行各业都是可以用到的,我们的例子也非常多。现在我们的GJ、我们的企业、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学校,甚至全球都是面临相同的问题,就是要创新。在各种各样的报告、各种各样的会议,讲话中都会反复强调这个创新。强调的是什么?强调的是要创新,强调的是创新的重要性。但是怎么去创新?没有什么好的创新方法。你好比说我们这个LD要求我们研发人员要创新,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的,你不说我也知道它很重要,但是关键是怎么样去创新,你有没有一种好的方法让创新的能力得到提高?那TRIZ就是一个非常好方法,能落地的一个方法。它能够让我们指导着你进行创新。
Z:您看孙老师说到它的重要性,尤其是它的应用前景,它可应用的这个点非常的重要。您也说了,LD经常会说让我们的员工都提高创新性,要有具备创新的能力,这其实就是您的工作,怎么样帮助我们工程师们进行创新?比如说怎么样去帮助企业进行创新,提高效率?这方面有没有一些实际的故事?
孙永伟:对,我的日常工作就是这样的。我们在做项目的时候,遇到研发问题或者什么问题,如果比较简单的话,也轮不到我们。刚才说了,更多是靠自己的经验,靠自己的常识就把它们给搞定了。那什么时候轮到我们上了?这个骨头实在是啃不动了,搞不定了,就让我们上了。那我们如果说我们还是按照工程师这条思路走下去的话,其实希望是不大的。因为工程师他解决这个问题的时间比我们要长很多。再一个是工程师的专业背景比我们强很多,你要知道我们所做过的项目那个背景是非常复杂的,多种多样的。你比如说像我个人背景是一直学物理的,理科,但是我们所遇到的这些问题,有的是通信行业的,有的是软件,有的软件又分嵌入式软件,还有纯软件,应用软件,还有有的是机械的,食品的,能源的、化工的。
Z:就是范围非常广。
孙永伟:这里面都有我们指导的这些项目很大,可以说这个项目成功率还是特别高的。那我们怎么样带着他们去做这些项目的?我们的价值在什么地方?那肯定是说呢,如果按照工程师那条思路走下去的话是不现实。那我们在创新的时候,有这么几个关键点跟大家分享一下。因为我也知道现在创新很重要,很多人都正在为此而感到苦恼。那这个几个关键点,一个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项目的目标是不是对的?有很多时候其实我们解决问题的时候,那个项目目标是错的。我经常举个例子,复杂的技术问题我就不说了,因为背景大家不是很容易理解。我就是举个简单的例子,你比如说像我们买手机的时候,就要去看手机的配置是多少万像素或者说1亿像素的。那其实有很多人就会说客户有这个要求,是1亿像素的摄像头,但是1亿像素的摄像头它的成本可能会比较高一些。那我们就要去想,那客户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我们项目的真正目标是什么?
Z:是不是这个1亿像素的摄像头?要打个问号先。
孙永伟:是的,其实你站在客户角度来想的话,客户虽然这样说,但是他实际上需要的是照片,就是我其实并不在意你的这个摄像头像素是多少,我真正需要的是一张清晰的照片。所以说有很多公司它的摄像头像素的数量并不是特别高,但是人家呈现的质量特别高,这是客户真正想要的。不要认为客户给我们的目标就是他想要的,我们要进行一些转化的。工程师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首先第一步你的目标设定对了没有?可能我们努力了半天,发现目标错了。
Z:就是大方向先得找对。
孙永伟:这是第一个关键点。再一个是什么呢?我们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有多少条路径可以走?有很多工程师有个特点是什么呢?工程师特别的执着,他会在一个方向上一直挖下去,也就是像我们经常说的钻牛角尖。
Z:就不撞南墙不回头。
孙永伟:对,不撞南墙不回头。有的人说撞南墙的话,也要把那个南墙拆掉。确实勇气可嘉,很执着,但是像我们在做项目的时候,因为我们做项目大部分都是工程性的项目,产品开发之类的项目是有时间节点的。不太可能让我们花上五年、十年的时间把这问题解决掉。那怎么办?如果是碰到南墙,我们不会在这上面死磕。我们就想一下我的项目目标是什么?我有多少条路径能够达到项目目标?
Z:对,我是不是可以绕个道找到那个地方,或者搭个梯子之类的找到方法。
孙永伟:有句话是什么呢?条条大道通罗马,没人规定你必须要走这条道,不能走另外一条道。你是可以选择的,但前提是什么呢?前提是你得把这些道路识别出来。如果在你的脑子里面只有一条道的话,这条道走不通,这个项目就死掉了。我们在做这个项目的时候,把所有的因素、原因识别出来,之后你想想我们解决这个原因也能达到项目的目标。解决那个问题也能达到项目目标,那这样的话我们路径就会多了,更容易有机会达到这个项目目标。
Z:就优中选优了。
孙永伟:为什么这条路走不通?你所选择的这个问题,你要选择这条路比较难,而且在你的脑子里面可能就这一条路,但是我们会把各种各样的路径都把它挖出来,挖出来之后我们会选择一条比较简单的路径来实现,这样的话就非常容易能达到这个项目的目标。再一个是把这个项目目标明确了之后,我们还借助于这些法宝,从大量的专利里面提取出来这些规律,走这条路。我有什么办法更容易把这个路径走通?最后相当于我的这个路径又多,而且我的工具又很先进,那这样的话我就很容易达到这个项目目标了。
Z:咱就打个比方,比如我选了这条路了,这条路可能是一个平坦的马路,然后我们是选自行车还是选汽车?对,我这个交通工具,我也有很多可以好用的工具。
孙永伟:对。所以说这样的话就很容易能达到项目目标,这是我们解决很多项目,成功的一个诀窍。
Z:听了孙老师的这个话,我相信很多朋友其实都感受得到这 3 个要素的重要性。就有的时候我们遇到问题了,往往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如果我们能够冷静下来,好好分析一下。比如说我的目标是不是正确,我有多少条路径可以选,那我确定了这个目标和路径之后,我还有什么好用的方法和工具可以被我来利用?目标都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孙永伟:是的,我打个比方,就好比说冬天、春天比较常见的一个问题,静电比较重。像我们在开门的时候,经常体验到被静电打了。其实也挺疼的,那一般人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呢?一般人想的就是说有静电,那我怎么样消除静电?
Z:放电。
孙永伟:对,把电给放掉。一般来说就是想从衣服上来解决这个问题。好比说我穿的衣服是一种防静电的衣服,但是据我所知,大部分人都不会去特意选择那种防静电的衣服,所以说还是被打,那怎么办?那就说我们消除静电这条路径可能走不通。我是不是可以改变这个把手,或者是可以改变我的手。你想一想我们这个手为什么感到那么疼?是因为静电打的部位是手指尖那个地方。指尖这个地方有什么特点?它的神经末梢特别的丰富,很密集。其实我们身体上神经末梢在人体的分布是不均匀的,神经末梢比较丰富的地方,对于这个感觉是非常的敏感。
Z:为什么有的人说扎指血特别疼。扎手指的时候特别疼。
孙永伟:你扎在手指尖的时候特别疼,扎下手背可能就没感觉了。那所以说,像我在开门的时候,往往是先用手背去碰一下把手,我的手会跟那个把手放电,一放电之后,我身上电就没电了,那这样的话去开门就没什么问题了。我手背被打了一下,但我是没感觉的。你看我们一半人会去想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是不产生静电。但是我现在换成被静电打了不疼这个问题,那这样的话目标也都一样的。
Z:对,但是这个解决思路是完全不一样的。
孙永伟:对,解决思路,甚至难度,都是很简单的,那不一样的。
Z:对,你看生活中这些小例子,小细节其实很多,但是你是不是用心去思考了?包括每个人可能对于防静电这事都有自己的一些小窍门,有的是摸墙,有的像我们这些专业设备会有一个专门的放电的一个条。你上直播之前摸一下,其实就是个放电的过程。所以其实刚才孙老师用这些生活当中小例子就告诉我们,虽然他们面对的客户是千行百业的,但是解决问题的这个方法,或者说我们用到TRIZ这套理论,它的这套规律,包括我们找目标、找路径等等,这些其实是可以套用在很多领域去解决问题的。我们接下来还要再跟孙老师聊一聊,您是怎么走上这条路的?因为我们看资料,您刚才也说了,博士毕业的时候,最先是进入通用电气,这也是一家全球领先的企业,是一家大企业,当时是在研发中心工作。那么 12 年9月的时候,当时您加入了刚刚成立只有两年的神华集团,也就是我们现在的GJ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专职推进方法论的工作。所以这样的一种转变,从研发工程师到进入到方法论的研究和解决问题这么一个工作,当时是怎么考虑的?是觉得后面这事儿更有趣儿、更有价值、更有意义?还是顺理成章的事儿,帮我们讲讲?
孙永伟:其实走到今天也是挺复杂的,以前都没想到,我会走这条道路上的,甚至说我们这个领域里面我带了很多人,有很多人以前是工程师,后来就转向专职做方法论的推进工作。
Z:以前可能研发产品,后来我们研究方法。
孙永伟:我觉得很重要一点就是机缘巧合。不得不承认运气是特别关键的。我们说一个是能力,反正谁也不比谁笨,谁也不比谁聪明多少,在能力上没有特别的欠缺。
Z:没有天壤之别的差异。
孙永伟:再一个就是执着,你不要指望是抓热点。你看我们几年,现在是GPT,去年是元宇宙,再靠前就是区块链,再以前是3D 打印之类的,热点很多。那有些人就是不这样想,有些人会想今年这个热,马上就扑过去了。那每年的热点都会有的,那就是我们就是要有定力,要有执着。我记得任正非说过一句话,我非常认同,就是说我们做研发的要有长期的坚持,板凳要坐 10 年冷。
Z:就是冷板凳要坐10 年。
孙永伟:对,要坐 10 年,所以说要长期的坚持。我就是比较幸运,从中科院毕业之后,我第一份工作就到了通用 GE。
Z:平台很高。
孙永伟:到了 GE 时候,人家要求我们必须要学习这些相应的方法,而且要用这些相应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是你的工作方式,那个时候可以说是不情愿。
Z:那时候就是不太适应,是吧?
孙永伟:不适应,那个时候我的常规的思维,与这种工作方式可以说是格格不入,但是人家要求我们必须得按照这个方法来做,你习惯了之后也就好了。而且就说当时我为什么还排斥,是因为我学习也没学好,也补考了,所以说就排斥。再后来人家说你补考,能通过理论是可以了,但是还要动手实践一个项目,那个时候可以说是非常的反感。
Z:就是硬着头皮。
孙永伟:硬着头皮要去做这个工作,但是做完这个项目之后也就好了。我是亲身的体会到了方法论的好处。
Z:就是有点茅塞顿开的感觉。
孙永伟:什么东西就是别人说好,你不如自己动手实践一下。那个时候真能够体会到好处,再回过头去一看,我以前做了很多工作,我不应该这么做呀,我那样做的话效率很低。我自己的时间搭上去了。我当时在中科院的时候,我负责一台很贵的设备,那台设备每天要消耗的费用是不低的。那就说你消耗了自己的青春,又消耗了大量的研究经费,甚至还有周期。那你要用这些好的方法,是可以用更少的时间,更少的资源达到相同的目标,甚至更好的目标,取得更好的成果。当时我就在想这东西太好了,有时候我就是着迷了,我当时在做研发,但是我花了很多的业余时间来研究这东西。
Z:对这东西上瘾了。
孙永伟:对,上瘾了。千方百计的去找我们那边推进的负责人,就跟人家去聊这个东西,人家看着你对这个东西确实上心,那要上心的话,你就相当于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比别人多走了一步。那个大约 2006 年,GE想推这个TRIZ,推TRIZ的话需要人,那需要谁?就是说那我就是在这方面比别人多走了一步。之后就说让我去参加TRIZ培训,有这么好的机会,那就是认真的去学习,学习完了之后又来实践,但是实践的话又很上心。比如说水平不高,成果也不多,那个时候就是去坚持。
Z:有遭受打击,但是还得要坚持。
孙永伟:还得坚持。你觉得这个东西确实未来会不错,后来我们克服了很多困难,包括最开始的时候必须承认水平是不够的,但是后来我们很努力,这是一个方面。再一个是什么?就是LD说你再做研发的话估计是不合适了,因为你的兴趣是在另外一个方面,因为在外企里面是非常注重于个人的职业发展。就说我们有另外一个部门,他们希望有一些方法论的专家,那你到那个部门去推进,后来我就去了GE的能源集团,去能源集团推广六西格玛,带着TRIZ,再后来又去做了油气的项目经理,又接触到了 NPI新产品导入这些流程。你要知道在一些著名的企业做什么事情都是讲究方法的,因为这些方法是大量的成功或者失败的案例积累起来的,所以说就是又要接触了这些另外的方法。
Z:您这个经历让我想到了说的这句话,说坐在办公室里全是问题,走到基层全是办法。其实在接触项目的时候,也是在接触基层这些实际的场景,这个应用场景当中,我们去想办法,看看自己的这个方法到底好不好用这么一个过程。那么除了 TRIZ之外,刚才孙永伟老师提到的那些方法,究竟都是些什么?为什么说在实际过程当中指导创新非常的有用?在之后的节目当中我们会继续跟孙老师进行分享,也非常感谢您今天做客我们的照亮新闻深处。
扫描二维码入群开启免费TRIZ学习之旅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作者简介:孙永伟,博士,注册六西格玛设计(DFSS)黑带大师,TRIZ五级大师,研发方法理论体系的提出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实践教授,天津大学创新创业导师,TRIZ理论的畅销书《TRIZ打开创新之门的金钥匙I》和《TRIZ打开创新之门的金钥匙II》两本书的作者,目前已经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30余项。曾任GE(通用电气)全球研发中心工程师、GE能源集团黑带、GE油气集团项目经理等职。孙博士曾获得中国质量技术领域的全国质量技术奖。经他签发不同类别研发方法论认证证书的专家达5000多人,其中多位已经成为企业研发方法论推进负责人。20多年来,他一直在企业和研究机构的研发第一线,具有丰富的企业内部推进六西格玛和TRIZ等先进研发方法论的经验以及运用这些方法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曾多次受邀到德国、波兰等欧洲国家及韩国、马来西亚、印度等亚洲各国介绍方法论的推进经验。
邮箱:ywsun@yeah.net或sunyongwei@irdmi.org。
RDMI®(国际研发方法协会,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Methodologies Institute)致力于将全球领先企业在研发项目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方法论进行研究、提炼、融合,并加以推广,以提升工程师的研发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研发水平,助力企业开发出高质量的产品。RDMI®关注的研发方法论对应于解决企业研发过程中遇到的不同层面的问题,从战略层面到执行层面,从各个方面提高企业的研发水平。RDMI®关注的方法论包括但不限于NPI/IPD、DFSS(六西格玛设计)、专利战略、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FMEA(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DoE(试验设计)、创新降本等。目前,RDMI®已在广州、武汉、苏州、哈尔滨、成都、上海、香港等地设立了中心。
如果您也对研发方法论感兴趣,欢迎您长按二维码关注本公众账号。为了更加有效的交流,我们建立了研发方法群(QQ群号:1141059571)用于交流、讨论研发方法论,欢迎您的加入。联系邮箱:rdmi@rdmi.cn,电话:4000-885585。